谈谈对中国古代生物学史略的初步看法
曹至睿,男,汉族,浙江嘉兴,本科,浙江农林大学。
陈一钒,男,汉族,浙江杭州,本科,浙江农林大学。
根据这本书籍,我发现我们的祖先为了个体的生存、发展,经过多次的实验他们逐渐认识和辨别周围的动物、植物,同时了解其习性和用途。例如,第一节古代生物学知识的萌芽中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人民为寻找食用的动植物作出的各种努力,他们从各种类型动植物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使今天的我们得益。其中,在六七千年前,水稻等早已经被驯化成人类食物来源,而至今水稻仍然是要南方重要食物来源。中国古代人民通过长期的农业、畜牧业以及园艺等生产实践,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经验和知识。两千多年来,人们运用这方面的知识,通过杂交和人工选择等手段,培育出了无数的家畜和作物的优良品种。
人们对中国古代有关生物遗传性、变异性知识方面的研究还十分缺失。因此,我觉得虽然古代的科技远远没有现代的发达,但是古人的探索发明成果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其实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水平看待这两个时代的研究成果,现今的科学家是在古代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两者着重点不一致,古代科学家的重点是开发认识现有的动植物,而现在的科学家重点是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创造出新事物。从这中我认识到中国古代生物学史的发展和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密不可分,它着重于种植、畜牧、医药生产实际,但中国传统生物学史发展起步较晚。中国古代生物学的成就,一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其它各个领域,无疑也是辉煌的,诸如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生境学、生理学、解剖学、古生物学、以及遗传变异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知识。
我们祖先在明清时期才对遗传变异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草木子》这本书提到种子是生物性状的载体,明代王廷相提出遗传物质的气种说,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在古代科学家在明清时期没有稳固的实验基础,但是这些学者不断结合前人以及自我探索弄清存在的现实问题,不断提出相应的假说,唯一的遗憾是缺乏科学实验和未能进一步阐明遗传规律。以上只是这本书的一小部分,书中还提及许多类似探究过程,其实古代人民在没有发达的科技水平的水平上,他们大部分是通过色、行、味等进行持续性探究,并结合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进行实践探明。除了上述所提及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研究比如解剖学的发展、昆虫动物的发展等。书中的关键性史实是建立在三种以上不同来源的资料相互印证的基础上;对重要实验的描述都依据原始论文;很多细节问题则由与当事人的直接联系取得。
遗传学的发展在整个人类知识结构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其与哲学理论的突破和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联系便凸现出来。因此,我们的古代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缔造过程中不仅吸收国外文化进行丰富,还对世界文化尤其是生物学发展产生较为巨大的影响。他们通过自身的坚持和努力认识到了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研究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并以自己的智慧选择和培育了众多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与此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生物学知识。这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也极大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库,为我们整个人类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书中的关键性史实是建立在三种以上不同来源的资料相互印证的基础上;对重要实验的描述都依据原始论文;很多细节问题则由与当事人的直接联系取得。遗传学的发展在整个人类知识结构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其与哲学理论的突破和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联系便凸现出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为全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过.草越的贡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曾经是“西方所望尘莫及的”,它“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