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映射出多数原生家庭现状:女孩,
很多原生家庭,都存在这种现状:女儿的一切,都是为儿子服务的,包括婚姻,乃至后半生的所有。
也就是说,在一些原生家庭父母眼里,女儿来到这个世界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儿子服务的。
如果你是女孩,你就不配拥有自己的人生,更不配为自己的人生做主。
这话,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也许,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这样的人不多,但是我国有14亿人口,在某些欠发达地区,像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普遍存在。
就比如,最近刚刚上映的电影:《我的姐姐》。
关于它话题,我想是同期上映电影中,最多的一个,也最吸引人心的。
很多人都被“老戏骨”张子枫的演技所吸引,认为张子枫担当主演,想必这部影片一定值得观看。
但除去演技之外,惹得观众共鸣落泪的,还有那些似曾相识的经历。
很多人都觉得这部电影很真实,因为它贴合实际:
从一开始的少生优生的“独生政策”,到家庭潜移默化的“重男轻女”思想,再到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
这一步步,都为影片中的姐姐安然和弟弟的关系埋下了伏笔。
而也有不少观众,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因为是女孩,是姐姐,所以就必须无条件为这个家付出。
可又有谁能明白和体会,她们内心的不甘呢?
在一些父母的眼里,甚至弟弟的眼里,当姐姐的,亦或者是妹妹的,就应该为了家里唯一的男孩服务。
原因很简单,家里唯一的男孩,是要传宗接代的,是要延续香火的。
所以,只因是女孩,就该为了弟弟或者哥哥奉献自己的一生。
可,凭什么呢?
为什么我是姐姐,我就要照顾他?
影片中的安然,从小到大过的都不太幸福。
她被丢弃在姑妈家寄养,被表哥欺负,她从没感受过父爱和母爱,她只想凭着自己的努力摆脱这对父母,走自己想走的路。
却在丧失父母的那一天,得知自己需要抚养照顾,连个面都没见过几次的弟弟。
因为自己是女孩,只因是女孩,所以从小都不受待见。
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
因为是女孩,所以是累赘;因为是女孩,所以要听话;因为是女孩,所以要对这个家做出无条件的牺牲和贡献。
尽管已经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了,可依然有人“重男轻女”,并且还不在少数。
我身边的小潘,就是生活在这种家庭里。
记得,有一天晚上睡不着,和几个室友聊天,不知怎地,聊着聊着,小潘的声音开始哽咽。
从她断断续续的语句中我们得知,她是家里的老大,而她的下面有个弟弟。
似乎,头胎是女儿,就必须生个二胎出来,已经成为当代人们不言而喻的一种“约定”。
真是奇怪,这些人家里都有皇位要继承吗?
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农活做不完吗?非要生男孩?
还没等我在心里吐槽完,就听见小潘说,在她弟弟出生前,她生活在爷爷奶奶家。
那时还偶尔回去和父母住一段时间,可弟弟出生后,她就再也没回过那个家。
但其实,不管住在哪都没人喜欢她,包括她的爷爷奶奶。
因为是女孩,是赔钱货,所以她从小就是被打、被忽视的命。
小潘越说,声音越哽咽。
我无法想象,在现代这个社会,居然还会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
那天晚上,我透过月光看向小潘,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无奈和愤恨,这些年来的种种委屈、不甘和愤怒,却只能埋藏在心里自己默默承受。
因为,但凡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乐意和反抗,在父母看来,都是你不懂事、你不知好歹。
却没人在意,这些不被重视的女孩们,也是需要家庭的温暖的,而不是用尽一生去治愈童年。
能做“扶弟魔”,是你的荣幸
可能会有人反驳,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重女轻男”。
看看那些小视频,不都是如何宠爱女儿,对待儿子却又是另外一种态度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