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诺奖技术酶定向进化工程缘何成为合成生物学领

 

2018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生物化学专家,其中一位获奖者是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诺德 (Frances H. Arnold)。

在科幻美剧《西部世界》中,同名为 “阿诺德” 的演员在人类社会和复制人之间扮演着技术颠覆者和人性观察员的角色,和弗朗西斯?阿诺德类似,他们都在生物层面用科技手段点燃了变革的火种。一个存于艺术,一个生于现实。

弗朗西斯?阿诺德的 “武器” 是基于合成生物学的 “酶定向进化” 技术。在她获得诺奖之后,国内外进行酶定向进化研发的合成生物学公司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期,不少新型公司应运而生。这些公司希望利用合成生物学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更加高效、节能环保地生产化合物。

瑞德林生物也是其中的一员。但与国内其他公司不同,瑞德林让酶的工程化改造踏入了一片 “无人之地”—— 生产多肽、糖类以及核酸等生物功能分子原料。

上周,瑞德林生物刚刚宣布完成了超过亿元人民币的 A 轮融资。由东方富海、力合创投联合领投,弘富瑞盈、青岛德臻跟投,公司管理团队和天使轮投资机构地平线投资追加投资。

生辉也在第一时间和瑞德林生物联合创始人兼 CEO、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刘建取得了联系,刘建在采访过程中向生辉娓娓道来合成生物行业的发展情况,它横跨 30 余年,横跨多个阶段,创造出多种可能。

图丨瑞德林生物联合创始人兼 CEO 刘建(来源:本人提供)

30 年,3 个阶段

瑞德林生物成立于 2017 年,“年龄” 刚满 3 岁,但创始团队的资历足以用 “老道” 来形容。

打开公司官网的团队介绍页面,刘建的介绍排在第一个。自 2002 年从兰州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刘建入职国内多肽药物初创企业,并一路见证企业成为国内 “合成多肽第一股”。他本人一路 “过关斩将”,从助理研究员走到子公司总经理和集团副总裁的位置。2017 年,刘建从任职 15 年的上市公司离开,创办了瑞德林生物。15 年的时间沉淀,他始终专注于多肽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与刘建长期在产业端深耕不同,公司董事兼首席科学家黄华长期在研究机构进行基础技术研究。黄华教授是刘建兰州大学化学专业的同班同学,后至美国进行学术研究,师从赵惠民教授(赵教授就是弗朗西斯?阿诺德的学生)。因此,黄华教授一开始就接触到合成生物学最前沿的技术,回国后,黄教授一方面希望能够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能够将最新的酶定向进化技术带到产业中来。

“我们的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是过去的同事、同学、领导和导师。” 刘建说,“创业前的 15 年间,我们一直在用化学合成技术生产肽类产品,2017 年,我们这批懂多肽药物产业的人和一批懂新一代生物技术的研发人员选择一起走出来创业。”

这让刘建和黄华成为公司内部人才和业务分布一体两面的投射。“这让我们公司内部分为两拨人,这两拨人分别在各自最擅长的领域互为补充,为同一目标不断前行。

刘建因此将 “酶催化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结合” 作为瑞德林发展的底层建筑。他制定了两个方向。第一,追求技术开放。以酶催化技术为核心,实现学科交叉应用。“技术不能封闭,我们以前主要利用化学技术,而现在要以生物技术为核心,但是二者之前不能偏颇,与合成生物学理念一致,多学科交叉才能解决合成生物学领域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聚焦肽类产品生产,基于合成生物学、酶催化技术的特征,拓展产品管线至糖类和核酸类产品。

刘建认为,目前合成生物学主要分为两个应用领域,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基础科研领域,以深圳先进院和中科院天工所为主;另一方面,产业应用领域内酶催化工程是处于应用最前沿,也是最为成熟的方向。

人类社会对酶的需求从未停止。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无论是参与人体自身运作还是产业化应用,酶一直是合成技术舞台上的主角之一。尤其是在近 30 年间,随着酶工程技术不断突破,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能源开发及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即便如此,瑞德林生物的首席科学家黄华从多年海外科研和从业的角度观察发现,在化工和农业大宗用品的生产方面,酶催化的应用范围分布更广,而在医药材料等领域仍不成熟,海外也才刚刚起步。

之所以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源于刘建和团队对合成技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长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