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畜牧与动物医学论文_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重组乳酸乳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1.3 微胶囊壁材的选择及最适浓度筛选

    1.3.1 微胶囊制备

    1.3.2 微胶囊粒径测定

    1.3.3 微胶囊包埋效果测定

1.4 不同壁材微胶囊的特性比较

    1.4.1 包埋效果测定

    1.4.2 模拟胃液、肠液耐受性试验

    1.4.3 4 ℃保存期试验

1.5 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

    1.5.1 海藻酸钠浓度对包埋效果的影响

    1.5.2 壳聚糖浓度对包埋效果的影响

    1.5.3 CaCl2浓度对包埋效果的影响

    1.5.4 凝固时间对包埋效果的影响

1.6 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响应面试验

1.7 最佳工艺微胶囊验证试验

    1.7.1 最佳工艺条件微胶囊制备

    1.7.2 包埋效果测定

    1.7.3 常温保存期试验

    1.7.4 重组乳酸乳球菌蛋白表达鉴定

    1.7.5 重组乳酸乳球菌抑菌活性检测

2 结 果

2.1 重组乳酸乳球菌生长曲线

2.2 微胶囊形态及粒径大小

2.3 壁材浓度对微胶囊影响

2.4 不同壁材微胶囊的特性比较

    2.4.1 包埋效果测定

    2.4.2 微胶囊胃液、肠液耐受性试验

    2.4.3 保存期试验结果

2.5 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筛选

2.6 微胶囊最佳工艺制备条件响应面试验

    2.6.1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

    2.6.2 4个因素间交互影响分析

2.7 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的优化

2.8 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的验证

    2.8.1 常温保存期试验

    2.8.2 微胶囊中重组乳酸乳球菌乳铁蛋白肽ELISA鉴定

    2.8.3 微胶囊中重组乳酸乳球菌抑菌活性检测

3 讨 论

4 结 论

文章摘要:为使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发酵生产后便于存储、运输,本试验利用可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BA/MG1363制备微胶囊,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对胶囊化后重组菌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通过对不同壁材及壁材浓度进行控制单一变量试验,测定其包埋量,以筛选出最佳壁材及浓度。通过模拟胃肠液环境试验,比较微胶囊释放率,并对不同壁材进行保存期试验,比较最低活菌数,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胶囊后进行验证。优化后的结果为:选取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壁材,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49%,壳聚糖浓度为0.96%,CaCl2浓度为6.67%,凝固时间为57 min的条件下微胶囊效果最佳,预测包埋量为7.85×108 CFU/g。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稳定存在,在模拟肠液中可完全破裂,能释放出微胶囊内95%以上的乳酸乳球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在4℃保存3周后,微胶囊中活菌数为1.41×107 CFU/g。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结果为微胶囊的包埋量为8.08×108 CFU/g;常温保存2周后,活菌数仍可达到3.89×106 CFU/g; ELISA方法检测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可见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抑菌试验可见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制备成为低成本、保存期长、耐胃液的微胶囊,为重组乳酸菌在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6431/j.cnki.1671-7236.2021.12.029

论文分类号:S816.3